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

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壽終正寢?

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壽終正寢?

(刊於 AM730 - 20171129)


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自2012年開始,展開為中小學生提供廉價上網及電腦服務的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」,自2012年開始,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「有機上網」及香港小童群益會分別向低收入家庭學生提供上網及電腦設施,協助他們上網學習,以減低數碼鴻溝對學習質素的影響。計劃已經推展5年,預計明年結束。計劃最初希望令更加多家庭及小朋友上網學習,彌補「數碼鴻溝」的障礙,但如今計劃即將結束,政府是否有甚麼方案進一步改善相關問題?

過去幾年,香港政府不斷大力催谷香港科技產業,好讓香港有能力與鄰近國家競爭,但除基本設施問題外,另一個核心問題是資訊科技教育的不足,可能香港學生及家長較現實,如果香港的科技發展裹足不前,希望投身科技事業的畢業生便可能看不見將來的前途,自然「理性地」棄選修讀資訊科技項目,造成科技人才供應不足。如果政府要大力催谷香港資訊科技業,就要從中小學的教育做起,近年教育局亦大力催谷把STEM加入學校課程內,卻變相加重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壓力,由於家中電腦設施不足,自然百上加斤。

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」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帶頭推動,但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錯誤決定,因為實際情況是,當執行機構希望接觸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時,卻遇上一些私隱難題,便是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(現在隸屬創新及科技局)不能透露哪些小朋友是屬於低收入家庭(家庭收入資料由社會福利署及教育局擁有),於是執行機構唯有發信通知這些家庭,希望他們自願通知執行機構相關家庭收入狀況,令計劃執行事倍功半。


如果日後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」或類似計劃要再次啟動的話,應由教育局推行,創科局及社會福利署可以提供其他支援,今屆政府經常強調要跨部門合作,我想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2.0」便是一個好開始!

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

亞視永恆

亞視永恆

(刊於 AM730 - 20171128)


上周又再傳出,亞洲電視將會復活,由資深傳媒工作者吳雨領軍,聘請約100名員工,大部分來自英皇娛樂、無綫電視及亞洲電視的前員工,並以OTT形式廣播,有望在明年啟播,但現在亞洲電視沒有免費電視廣播牌照,單靠OTT可以生存嗎?

大家不妨參考無綫電視在早前的2018節目巡禮中,指出除優化5條免費電視頻道外,亦創建myTV SuperTVB AnywhereOTT頻道,再配合網上社交娛樂平台big big channel及其他社交媒體平台,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及微博等,總訂閱人數超過1,000萬,而總影片觀看人次超過5,200萬。本地收視率,相信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一環。

現在全球各地190個國家都可以收看Netflix,截至今年10月,全球已有超過1億用戶,Netflix的成功令全球不論電視台或大企業(包括FacebookYouTube甚至Apple)也醒覺,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OTT網上電視平台,只要有自己製作的節目,在Content is king的大原則下,不愁沒有觀眾。

亞洲電視復活會否成功,除了要製作有質素的節目,本身還需要一些以往製作的節目,可以放在影片庫內供觀眾欣賞。OTT廣播範圍可以由香港拓展至中國及亞洲,然後推進至全世界。在外地加建網絡的費用,遠比要開一個電視台的成本低,節目觀眾是全球華人,單是這一點已經令亞視復活走近一步。


現在HKTV要再次製作電視節目及廣播,免費電視牌照一定不會再是首選,既然OTT是一個大趨勢,我相信通訊事務管理局要認真想一想,免費電視牌照在市場的定位、牌照費用及監管問題,是否已經不合時宜?

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

混合實境科技

混合實境科技

(刊於 AM730 - 20171122)


這幾年科技界不斷推動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)技術,表表者有Facebook OculusHTC ViveSamsung Gear VR等,另一端亦有其他公司在研發擴增實境(Augmented Reality)技術,例如Google Project Tango。虛擬實境是利用電腦模擬立體空間的虛擬世界,令使用者可以親歷其境體驗各種研究和觀察。擴增實境是透過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,加上精密計算,讓虛擬世界的東西與現實世界的場景結合並進行互動。

不過,近年亦有公司將兩種技術合而為一,推出混合實境技術,即是將真實和虛擬的世界結合,創造新的環境,在真實的世界展示和設計虛擬的物件,更可以和虛擬的環境互動。Google Glass便是一個例子,但計劃目前暫停並在修正中。去年Microsoft也公布Hololens,但似乎停留在開發者層面應用。

上周,Acer在香港首次展示Windows Mixed Reality混合實境頭戴裝置,內置兩組解像度1,440x1,4402.89吋顯示器,重量僅440克,運用6個自由度(6DoF)Spatial Audio,利用由內而外追蹤功能,毋須在室內加上感應器,便可以在任何環境中享受全新的實境體驗。用家更可以選擇超過20,000Windows應用程式,例如旅遊、運動、文化、現場演唱會、時間旅遊及包括《Minecraft》虛擬遊戲,隨時擁有自我空間。


當擴增實境技術繼續發展下去,我們在電影《Ironman》中看到Tony Stark於實驗室中和AI系統J.A.R.V.I.S在虛擬空間設計機械人的情景,相信很快便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了。

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依然故我

依然故我

(刊於 AM730 - 20171121)


上周有越南的防毒軟件及系統保安公司,在網上發布短片,聲稱可以破解Face ID系統,只需利用150美金成本製造的3D面具,便可以成功令iPhone XFace ID解鎖,材料包括塑膠、矽膠及利用化妝技術,再混合紙條製造的3D打印面具,再加上2D打印的眼睛,便可以騙過iPhone XFace ID。雖然有保安專家質疑整個測試的可信性,而Face ID亦可以利用AI學習改善辨識面容的準確度,但已經為Face ID的保安敲響警鐘。

iPhone X利用Face ID解鎖是世界首創,但不像三星Note 8S8一樣,除了虹膜辨識外,仍然讓用家選用指紋、面形或密碼解鎖,Apple這樣做其實是孤注一擲。大家當然明白Touch ID利用指紋科技識別,可靠性其實比Face ID低,但如果Touch ID安全性出現問題,便只能用密碼解鎖,非常不方便。

其實Apple孤注一擲的決定經常出現,首先Apple是第一間公司在iPhone 5採用NanoSIM技術,最終帶動手機業界全面轉用NanoSIM。第二樣創舉是於iPhone 7取消3.5mm耳機插座,強制改用Lightning制式的數碼耳機(或採用轉換插頭),這個舉動令很多用家覺得非常不便,當然Apple是依然故我,堅持下去。另外,在新一代的MacBook亦取消所有連接埠及電源插座,只剩下一個USB Type-C作為供電及接駁其他電腦配對,雖然令電腦的設計更完美,但惹來很多用家的批評。


究竟設計美學與實際用途是否有一個準則,這個很難評論,但作為消費電子產品,我覺得安全與操作方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,產品的成功,不只依靠生產商的創意,用戶的意見及支持同樣重要,如何取得平衡,確是一門學問。

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智慧城市環球指數

智慧城市環球指數

(刊於 AM730 - 20171115)


香港經常被指科技落後,住在香港太久的人被溫水煮了多年,未必感覺得到,除非你經常到外地旅遊公幹才會察覺。政府近年投放約10億元改善香港的技術及發展智慧城市,是否有幫助?上周剛巧發表兩個環球指數,都與智慧城市有關,可以讓大家作為一個參考。

瑞典公司EasyPark調查了500個國際城市,訪問了兩萬位與科技及城市規劃有關的傳媒工作人員,發表2017年智慧城市指標,首5名的分別是丹麥哥本哈根、新加坡、瑞典斯德哥爾摩、瑞士蘇黎世及美國波士頓,香港總排名為68。香港不論在共享汽車服務和市民參與城市管治的投入度,都很低分,連以往名列前茅的智能手機滲透率及生活水平等,也不再突出。

無獨有偶,Telstra亦委託經濟學人智庫(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)進行全球研究報告,評估各城市企業管理人員對其城市環境,如何幫助企業實行數碼化轉型的信心指數。報告結果顯示,印度班加羅爾在五大類別中均位居榜首,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來自發展中的亞洲國家。香港的整體企業信心排名第37位,我們無論在創新及創業精神、人才與技能、新科技發展以至ICT通訊科技架構等,排名都非常落後。


我不想去評估這些報告是否準確,還是有甚麼偏差,但如果同時間派發兩份成績表,而香港的成績都是落後於大市的話,政府是否應該要去評估一下,到底這幾年(可能已經太遲)投入創科及智慧城市的投資是否有回報?還是「睇錯醫生食錯藥」?

網絡綁匪橫行

網絡綁匪橫行

(刊於 AM730 - 20171114)


上周,上市公司縱橫遊旅行社,因為公司網絡被黑客入侵,導致系統內二十多萬名客戶個人資料外洩,包括姓名、地址和電話等等,其中有兩萬人的外洩資料更包括信用卡號碼及保安代碼等。

縱橫遊旅行社於上周三召開記者會交代事件,管理層除了鞠躬道歉外,行政總裁更透露於上周一早上曾在公司嘗試登入系統不果,其後更收到電郵勒索港幣7位數字等值的比特幣作為贖金,管理層考慮半個小時後,決定不向匪徒妥協,並且報警。

上次襲擊全球的勒索軟件WannaCry,是不法分子於互聯網隨意掃描網絡,找尋網路漏洞再作出攻擊,然後於受害者電腦顯示檔案已經被綁架,既沒有特定目標,亦只是要求幾百蚊美金比特幣作為贖金。不過,今次縱橫遊旅行社除電腦資料庫被盜取,後備系統亦遇襲,除要求巨額贖金之外,集團行政總裁亦收到勒索電郵,情況較罕見,雖然警方成功破解被加密的資料庫,但證明不法分子是有備而來。

勒索軟件已經變成網絡風土病,假如企業仍然心存僥倖,認為被黑客入侵機會非常低,便是大錯特錯。即使電腦安裝防毒軟件及防火牆,仍不足夠。WannaCry事件正正為企業帶來警示,原來電腦及伺服器沒有定時更新系統,一樣會因為保安漏洞而遭黑客攻擊,甚至勒索。縱然做足防禦措施,但網絡世界仍有許多漏洞,例如公司的Wi-Fi及遙距登入系統等,都是黑客攻擊的目標,所以除了為資料庫及重要資料加密備份外,各大企業亦應該聘請資訊保安專家,定期為公司電腦及網絡進行資訊保安檢查,確保公司電腦系統保安合資格,減低受攻擊的機會。

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

5G技術預演

5G技術預演

(刊於 AM730 - 20171108)


愛立信上周宣布與流動網絡供應商SmarTone,進行FDD Massive MIMO(Multi-Input Multi-Output)技術測試,這應該是SmarTone預備5G網絡的一部分計劃,今次測試採用1.8 GHz FDD Massive MIMO技術,屬香港流動網絡商首次進行此類測試,目的是在明年部署5G網絡設備之前,展示關鍵技術的功能。愛立信的新無線基站,可配合5G Massive MIMO插件,於4G/LTE上實現Massive MIMO技術。

Massive MIMO是從4G網絡演進到5G的關鍵技術,能顯著提升網絡容量,以及提升速度達5倍之多,最終令流動用戶享用更流暢的數據服務。甚麼是Massive MIMO?舉一個例,在一個4G/5G無線基站內,當無線電信號已全方位發送時,網絡裡面的用戶應該同時接收到同等強度的訊號,就像燈膽照亮四周一樣。如果用了Active MIMO加上Beamforming(波速成形)技術,特製天線或令訊號對準不同用家,降低使用功率,但用戶反而有更加高速及有效的數據傳輸,就像不同射燈對準用家一樣,減省能量流失。

20182019年是5G網絡演進的關鍵時刻,大家會見到更多有關5G技術的展示,今次測試亦可以在5G網絡未完全鋪設之前,令4G用家同樣受益,一舉兩得。希望政府在推動全港數碼化及智能城市的同時,亦應加速5G在香港發牌的進度,好讓科技水平不會再次落後於其他國家。


這些看似瑣碎的措施,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,因此一定要慎重考慮及小心處理,盡可能避免資源浪費和濫用,這樣才可以做到善用資源,利民紓困。

2017年11月7日 星期二

又是土地問題?

又是土地問題?

(刊於 AM730 - 2017117)


政府早前推出青年共享空間計劃,至今已經有10個物業,總共9萬方呎落實提供予共享空間,青年創業家只需支付不多於市值租金的一半便可以租用共享空間,租金介乎於1,5004,000元不等,政府估計明年上半年開放申請,會有過千名年輕人合資格。現時參與共享空間計劃的物業,分布於灣仔、觀塘、荔枝角、荃灣及黃竹坑等,主要為工業大廈或商業樓宇,由業主或營運機構自行營運。

今次新一屆政府的施政報告,着墨點多是科技發展及年輕人創業,其實香港地少人多已是不爭事實,所以涉及任何商業上的問題,租金昂貴亦自然被提及。其實,市場上有不同形式的共享空間企業,除數碼港及香港科技園外,初創企業亦有另類選擇,有初創指以科學園為例,租金已達商業區水平,甚至比一般市區工廈更貴,交通是否方便也是考慮之一。如果不需要任何特別支援,初創寧願在市區創業,因為交通方便,招聘人手亦更容易。


香港初創欠缺的除了資金和土地,其實還有很多問題。例如香港政府是否有足夠能力去創造一個大氣候?是否可以令大家安居樂業之餘,還有足夠的科技水平,令全港進入一個科技新世代?創新及科技局成立兩年,政府似乎仍然未能為香港好好把脈,找出香港科技落後於其他國家的原因。正因為政府以為只要有種子和土壤,初創便會慢慢成長,但政府如無開放和包容的心態,帶領香港走向科技型經濟,這個「科技落後」的病症便永遠不能痊愈。

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

當人際關係變成了Like與Share

當人際關係變成了LikeShare

(刊於 AM730 - 2017111)


上周Facebook宣布將在6個國家(可能包括斯洛伐克、危地馬拉、柬埔寨、塞爾維亞、斯里蘭卡及玻利維亞等)News Feed拆成兩部分,如果專頁沒有支付廣告費,一般用戶只會看到朋友的貼文,而不會看到任何專頁的貼文,即是意味專頁的Organic Reach等於零。消息一出,不只震撼整個廣告及市務業界,甚至有新聞工作者指,此舉會破壞民主自由,後來Facebook澄清措施暫時只是實驗性質,未有計劃推展至其他國家。

現在Facebook有超過20億用戶,Instagram亦有7億用戶,有些人七成時間都在瀏覽FacebookInstagram,所以FacebookInstagram幾乎變成他們的互聯網。打從一開始大家應該明白,FacebookInstagram並沒有向用戶收取任何費用,大家要在這個遊樂場「玩耍」,必須遵守遊樂場的規則,假如有一天要收費,大家只可以選擇繼續逗留並繳費,或者到另外一個遊樂場玩耍。

更可怕的是,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社交媒體裡面的關係,就好像只有likeshare一樣,我曾在其他文章提及,某程度上,社交媒體除了令關係更加緊密,亦因為「物以類聚」的原因,令大家愈來愈偏聽,而且每人每日只可以看到其他人的小量貼文,社會好像走向兩極化。其實社交媒體已經控制了資訊來源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?

其實有媒體早已察覺問題,開始鋪設自己的社交平台,例如TVB的藝員以往會用FacebookInstagram宣傳,但TVB現已推出Big Big Channel,明星可以利用自家工具宣傳,效果不會被社交媒體削弱。例如Taylor Swift早前亦推出自家手機程式,希望與粉絲直接聯繫,以免被社交媒體過濾訊息,我認為也是其中一種對策。


相信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仍然會一日千里,未來有沒有其他平台可以取代現在的領導者,還是未知之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