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然故我
(刊於 AM730 - 2017年11月21日)
上周有越南的防毒軟件及系統保安公司,在網上發布短片,聲稱可以破解Face
ID系統,只需利用150美金成本製造的3D面具,便可以成功令iPhone
X的Face ID解鎖,材料包括塑膠、矽膠及利用化妝技術,再混合紙條製造的3D打印面具,再加上2D打印的眼睛,便可以騙過iPhone
X的Face ID。雖然有保安專家質疑整個測試的可信性,而Face ID亦可以利用AI學習改善辨識面容的準確度,但已經為Face
ID的保安敲響警鐘。
iPhone X利用Face ID解鎖是世界首創,但不像三星Note
8或S8一樣,除了虹膜辨識外,仍然讓用家選用指紋、面形或密碼解鎖,Apple這樣做其實是孤注一擲。大家當然明白Touch
ID利用指紋科技識別,可靠性其實比Face ID低,但如果Touch
ID安全性出現問題,便只能用密碼解鎖,非常不方便。
其實Apple孤注一擲的決定經常出現,首先Apple是第一間公司在iPhone
5採用NanoSIM技術,最終帶動手機業界全面轉用NanoSIM。第二樣創舉是於iPhone
7取消3.5mm耳機插座,強制改用Lightning制式的數碼耳機(或採用轉換插頭),這個舉動令很多用家覺得非常不便,當然Apple是依然故我,堅持下去。另外,在新一代的MacBook亦取消所有連接埠及電源插座,只剩下一個USB
Type-C作為供電及接駁其他電腦配對,雖然令電腦的設計更完美,但惹來很多用家的批評。
究竟設計美學與實際用途是否有一個準則,這個很難評論,但作為消費電子產品,我覺得安全與操作方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,產品的成功,不只依靠生產商的創意,用戶的意見及支持同樣重要,如何取得平衡,確是一門學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