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籌騙局?
(刋於 AM730 - 2016年7月5日)
http://www.am730.com.hk/column-320034
上星期再有傳媒踢爆,又有眾籌項目出事。現時在眾籌網站「預售」的產品,包羅萬有,小至一條數據轉輸線,大至一部專業咖啡機,也可以在眾籌網上集資,非常方便快捷。但這些「新研發」的產品,通常要等6至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,中間其實經過甚麼過程,為甚麼有這麼多初創公司要「走數」?
以往初創企業要集資,多數只可以經過朋友或天使/企業投資者,好處是他們在投資的過程中,因為付出了「真金白銀」,便會加二分肉緊,希望你的初創企業可以成功,也會將他們的經驗、人脈關係等傳授給你,但缺點是會將你們的股份攤薄,如果你們的初創企業成功了,回報可能比較少。
自從有了KickStarter、Indiegogo這類眾籌網站出現後,初創企業只要有好的產品概念,便可以拍一條短片,寫一份簡單的計劃書,然後放上網站集資。集資主要售賣產品或服務,很少涉及出售股份(不然便變成上巿招股集資,很多國家對網上招股及集資活動也有嚴格的監管)。而因為產品大多在研發階段,所以其實這些初創企業都在售賣期貨。
買賣期貨當然有一定風險,例如集資要生產一千隻杯,集資後才發現物料價格上漲,只能生產九百隻杯,又或者預期只要做兩次模具,結果做了十次模具才滿意,又或是生產過程拖得太長,甚至產品本身太過天馬行空,也可能導致初創產品胎死腹中。
但也有見過一些產品或者企業,他們「設計」出來的計劃書及短片美侖美奐,但產品卻遲遲不能發貨,一拖再拖,解釋大多是質量問題,希望大家耐心等待。但一拖可能一兩年,由於金額不大,很多網民未必個個會苦心追討,而眾籌網站的免責條款多數都將自己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。這些害群之馬,已經打擊了很多人對眾籌網站的信任。有律師說這樣已足以構成串謀詐騙罪,但跨境犯法搜證可能相當困難,何時才可以將這些立心不良的人繩之於法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